刊名:智慧中国
曾用名:数字商业时代;政策与管理
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ISSN:2096-0999
CN:10-1370/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75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财经商业
期刊热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工匠,总书记,城市,制造强国,乡村,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天地自然,万古长青。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读懂人生,明白自己,确实是件不易之事。这真的要借助自然之力量,造化之智慧,开悟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命与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体悟与行走是修为的过程。古人在艺术中的修为是渐进的,生命是逐步成长的,而内观心性、外取造化,是其不二法门。生命在发展中的变化,通融、自洽、完善是艺术创作的底色,绘画的呈现离不开生命的底色,生命内在的独立显现又离不开自由的智慧火花。
当我拿起油画笔就意味着翻开了西方文化的一页,西方的取经让我认识了一种完善的精神表达方式。而中国文化永远是我心中挥之不去、取之不尽的文化精神源泉。今天的我们面临的是文化的多样性选择,而我于东方文化的方向选择又是回归母体的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内在心性发出的自然声音。这种召唤让我这近20年选择了踏遍青山,选择了与自然精神共呼吸的一种创作状态。
洪凌 《雪入松山》 布面油画 415cm×250cm×3 2015年
90年代的生活清苦、平静、单纯,让我的心情能上溯到遥远的宋代。那是一幅向范宽、郭熙、李成表示敬意的画。由此我转入田园,将一个我生活了近30年的大都市放下,再放下,在皖南的大山中度过了整整20年的创作生涯,去寻找临近自然的轻松。与山水为伴让我的心灵得到解脱,让我完成了心灵纯化之旅。我视这20年为我的心性回归之路。
90年代我转过身去面向自然的时候,就表明了我的态度、我的选择与方向。把自己的创造交给自然,交给传统,交给山水。与背后喧嚣的城市、人们激昂的生存状态渐行渐远,心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脉搏而跳动,与中国的万千大山相唱和。我希望自己的精神随着目光所及,在山川的流转中得到慰藉。我希望解读大山的神秘,听懂它的言语,融入它的怀抱,在不断地内化中找到与自然的默契。
自古以来,东方人在山水的表达中是用心灵在自然中散步。他们平静到几乎能听到自然的呼吸,体会到它们微妙的表情。我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有着足够的定力与丰富的根系,深深地嵌入土壤之中,汲取着深层的营养;我希望有挺拔的身躯,迎着八面来风而岿然不动;我希望有巨大的树冠,分解着来自天上的能量,遮蔽着耀眼的阳光。我希望自己像一片雾:当雾浓密地聚集起来时,远方如同海市蜃楼空留下一片遐想;当它悄然散去的时候,生活又回到踏实的原态,让你在前行中有着交错变向、坚实稳健的精神状态。
我这20年的创作是在山水的包围之中,是在与自然的共同呼吸中完成的。面对山水我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自然的容颜在四季的转换中变化着,日月轮转、雪雾弥漫、雷鸣闪电、大雨滂沱、江湖歌唱、长河落日、月初飞鸟、生命常绿,在天地交合中万物流转。我躲避着课堂曾经教给我的眼光,那是物理的眼光,那是机械的眼光,那是科学的眼光,那是冷静的写实需要的眼光。而自然教给我的是用心灵来触摸,目光只是心灵的闪念,它是犀利的、深邃的,亦是挑剔的、柔情的。它是一种忘我的审视,温情中的感怀。它时而在树梢上,时而跃入苍穹,时而在交错繁茂的丛林中,时而落在枯叶、杂草、乱石、深潭、小溪、根系、岩层、泥土、苔迹上,让我体会到变幻、交错、拉扯中无限丰富的自然神态。它们的和声是视觉的歌唱。当你走近自然便能够感受到来自远古的力量在催动着你,你会惊奇地发现前人的足迹,循着那些足迹你会看到一个一个的身影,看到李成、范宽,看到马远、夏圭,看到黄公望、董其昌,看到弘仁、石溪,感到他们神、魂的归宿,那些在解读自然中的心得和创造出的范本。你就会强烈地体会到山神与人神的舞蹈交欢,就会自然地接住他们手中的钥匙,逐渐地打开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那扇窗。
洪凌 《春野》 布面油画 80cm×600cm 2016年
洪凌 《残雪》 布面油画 140cm×200cm 2016年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天地自然,万古长青。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读懂人生,明白自己,确实是件不易之事。这真的要借助自然之力量,造化之智慧,开悟自己的心灵世界。生命与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体悟与行走是修为的过程。古人在艺术中的修为是渐进的,生命是逐步成长的,而内观心性、外取造化,是其不二法门。生命在发展中的变化,通融、自洽、完善是艺术创作的底色,绘画的呈现离不开生命的底色,生命内在的独立显现又离不开自由的智慧火花。当我拿起油画笔就意味着翻开了西方文化的一页,西方的取经让我认识了一种完善的精神表达方式。而中国文化永远是我心中挥之不去、取之不尽的文化精神源泉。今天的我们面临的是文化的多样性选择,而我于东方文化的方向选择又是回归母体的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内在心性发出的自然声音。这种召唤让我这近20年选择了踏遍青山,选择了与自然精神共呼吸的一种创作状态。洪凌 《雪入松山》 布面油画 415cm×250cm×3 2015年90年代的生活清苦、平静、单纯,让我的心情能上溯到遥远的宋代。那是一幅向范宽、郭熙、李成表示敬意的画。由此我转入田园,将一个我生活了近30年的大都市放下,再放下,在皖南的大山中度过了整整20年的创作生涯,去寻找临近自然的轻松。与山水为伴让我的心灵得到解脱,让我完成了心灵纯化之旅。我视这20年为我的心性回归之路。90年代我转过身去面向自然的时候,就表明了我的态度、我的选择与方向。把自己的创造交给自然,交给传统,交给山水。与背后喧嚣的城市、人们激昂的生存状态渐行渐远,心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脉搏而跳动,与中国的万千大山相唱和。我希望自己的精神随着目光所及,在山川的流转中得到慰藉。我希望解读大山的神秘,听懂它的言语,融入它的怀抱,在不断地内化中找到与自然的默契。自古以来,东方人在山水的表达中是用心灵在自然中散步。他们平静到几乎能听到自然的呼吸,体会到它们微妙的表情。我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有着足够的定力与丰富的根系,深深地嵌入土壤之中,汲取着深层的营养;我希望有挺拔的身躯,迎着八面来风而岿然不动;我希望有巨大的树冠,分解着来自天上的能量,遮蔽着耀眼的阳光。我希望自己像一片雾:当雾浓密地聚集起来时,远方如同海市蜃楼空留下一片遐想;当它悄然散去的时候,生活又回到踏实的原态,让你在前行中有着交错变向、坚实稳健的精神状态。我这20年的创作是在山水的包围之中,是在与自然的共同呼吸中完成的。面对山水我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自然的容颜在四季的转换中变化着,日月轮转、雪雾弥漫、雷鸣闪电、大雨滂沱、江湖歌唱、长河落日、月初飞鸟、生命常绿,在天地交合中万物流转。我躲避着课堂曾经教给我的眼光,那是物理的眼光,那是机械的眼光,那是科学的眼光,那是冷静的写实需要的眼光。而自然教给我的是用心灵来触摸,目光只是心灵的闪念,它是犀利的、深邃的,亦是挑剔的、柔情的。它是一种忘我的审视,温情中的感怀。它时而在树梢上,时而跃入苍穹,时而在交错繁茂的丛林中,时而落在枯叶、杂草、乱石、深潭、小溪、根系、岩层、泥土、苔迹上,让我体会到变幻、交错、拉扯中无限丰富的自然神态。它们的和声是视觉的歌唱。当你走近自然便能够感受到来自远古的力量在催动着你,你会惊奇地发现前人的足迹,循着那些足迹你会看到一个一个的身影,看到李成、范宽,看到马远、夏圭,看到黄公望、董其昌,看到弘仁、石溪,感到他们神、魂的归宿,那些在解读自然中的心得和创造出的范本。你就会强烈地体会到山神与人神的舞蹈交欢,就会自然地接住他们手中的钥匙,逐渐地打开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那扇窗。洪凌 《春野》 布面油画 80cm×600cm 2016年洪凌 《残雪》 布面油画 140cm×200cm 2016年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网址: http://www.zhzgzzs.cn/qikandaodu/2020/0916/849.html
上一篇:创造智慧的研究性艺术:以法国蓬皮杜中心的《
下一篇: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生态美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