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智慧中国
曾用名:数字商业时代;政策与管理
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ISSN:2096-0999
CN:10-1370/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75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财经商业
期刊热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工匠,总书记,城市,制造强国,乡村,
自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出现并取得成功以来, 继之而来的诸多演义小说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军师形象。 这类军师形象作为人民群众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反映了明清时期底层民众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取向。但是,目前学术界多致力于研究诸葛亮等单个著名军师形象, 或将两位军师进行对比研究, 即使有把军师形象作为一种类型进行整体研究的论文, 也多着眼于探讨方术文化及传统儒道思想对军师形象的影响, 鲜有考虑到落魄文人不独要风流自赏,还要取悦下层民众使作品得以流播,这样就不得不照顾下层民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自觉站在下层民众角度,尽量写出他们心目中的军师[1](62)。 军师形象之所以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人民大众理想中“智慧”的面貌,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言人,进而引起人们崇拜。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多方面的[2](318),因此我们可以从一类文学形象中了解中国民众的精神追求。 这种从读者接受角度探究军师形象中蕴含的受众文化心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一、伦理本位——智慧的依附性
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中的军师能够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为广大民众所传颂,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崇智心理。 然而,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评价人和事物的标准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 孟子称“仁义礼智”为四端,则把“智”看作伦理道德的一部分。 这就决定了中国人眼中的智慧从一开始就不是独立的, 而是依附于伦理道德而存在。 具体来说,则表现为强烈的道德至上性和宗族血缘性。
(一)忠君报国,道德至上
“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乃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3](275)。小说中塑造了诸多军师形象。而作为智慧化身为人所崇拜和传颂的对象, 其共同特征是他们将超群的智慧“用于正道”,即忠于明君,帮助明君一统天下或治理国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坚持大汉正统,为报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替天行道,扶周灭商,都是忠君报国的典范,因此被世代传颂。即便是作为小说中的反派或失败一方的军师,如闻太师、哈迷蚩、范增等人, 他们虽立场不同, 其结果也是以失败收场,但他们的报国忠君之心仍然值得肯定,因此在小说文本中也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与尊重。 相反,如《说岳全传》中的秦桧,有谋略却甘作金国奸细,陷害忠臣岳飞,徒有不忠之智,只会被万世唾骂。 小说以道德为标准将军师分类, 一方面是在传统的儒家文论“文以载道”思想指导下,作者有意强调和塑造的结果。 小说中对军师爱国尽忠的高尚品德的极力歌颂,正是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寄寓了作者对于以天下为己任,不辞劳苦,积极入世,为国为君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想人格的崇拜之情[4](23)。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民众在儒家思想长期熏陶下,也形成了以道德品评人事的思维方式。 因此中国民众虽然对智慧极为推崇, 但这种崇智心理显然不够独立。中国人所崇拜的智者是有道德的智者,忠君爱国的智者;值得尊敬的智慧是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而不是害民误国的奸谋。 演义小说中着力塑造和歌颂的智慧化身许多都带有鲜明的道德色彩, 有着高尚的人格,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智”。军师之智慧必须用于正途,否则就遭人唾弃或沦为笑柄。
(二)家族传承,血缘纽带
“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3](226)因此中国人极重血缘纽带,重视家族传承,这在中国民间社会尤甚。 因此演义小说中不仅出现了许多将门世家,还出现了许多军师世家。《说唐前传》中的徐懋功是军师形象的典型, 在瓦岗寨和唐军中都曾出谋划策;而在《薛刚反唐》中,他的孙子徐美祖担任了薛刚兴唐军的军师, 另一个孙子徐孝德亦担任了李旦汉阳军的军师。 此外还有《说岳全传》身为诸葛亮后人的诸葛英,也是精擅扶乩请仙之法,担任岳飞麾下军师。 其子诸葛锦更是梦中直接得祖先孔明授予天书,成为岳雷扫北的军师。 这种军师世家的出现,正是中国人强烈的家族观念的反映。 家族中长辈都希望子孙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将来光宗耀祖,至少不能辱没先人。家族中出了一位才智之士,其后人也必才智过人。 因此一部小说出现了才华卓绝的军师,其他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需要塑造军师形象,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将其设定为某著名军师的子孙后代。但是智慧真的能够家族继承吗?首先中国古代就没有相关的遗传学研究作为佐证, 更何况一个人是否有智慧还受到后天培养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仅凭家族遗传很难将智慧世代相传。但小说家这么创作,无非是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是中国人的家族观念。 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家族传承就是虎父无犬子, 人们都希望他的后人有能力继承自己甚至胜过自己。 这种军师世家出现在小说中, 就是中国人家族本位思想在小说中的反映。 这种思想对中国民众崇智心理的影响体现在智慧的家族传承性上,与其说崇拜某一个智者的智慧,倒不如说是更希望将这种智慧以家族的形式代代传承,后人能够延续祖先的辉煌。 在家族观念影响下,民众的崇智心理也就带上了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网址: http://www.zhzgzzs.cn/qikandaodu/2020/1117/1306.html
上一篇:论戴小华游记创作的智慧与艺术
下一篇:解读叶芝《在学童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