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智慧中国
曾用名:数字商业时代;政策与管理
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ISSN:2096-0999
CN:10-1370/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75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财经商业
期刊热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工匠,总书记,城市,制造强国,乡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一题多解,智慧再升华 ——浅谈教师在解题环

来源:智慧中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1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试题价值,从多个维度去锁定试题的内在魅力和价值.某些试题蕴含着很多种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是一脉相承的,有的是从其他维度去分析而得出的,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试题价值,从多个维度去锁定试题的内在魅力和价值.某些试题蕴含着很多种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是一脉相承的,有的是从其他维度去分析而得出的,因此,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试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原题呈现,信息转换

例题如图1,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EC,FD,G,H分别是EC,FD的中点,连接GH,则GH的长为______.

图1

对于题目的呈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采集关键信息.这些信息隐含着部分其他信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分析.比如,根据题目所给的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以及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就可以很快地得出BE=BF=AE=EC=,于是EC=FD=又G,H分别为EC,DF的中点,于是有EG=GC=DH=HF=.这些信息得出以后,我们还可以发现△EBC≌△FCD,从而获知∠BEF=∠DFC.因为∠ECB+∠BEC=90°,所以∠DFC+∠ECB=90°.进而可以证明EC⊥DF.

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此题过程中首先分析到的,也是需要首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的.这是我们在读题、解题、析题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所在.

策略分析,多元突破

策略是将已知(包括结合已知推出的新内容)与未知之间建构起关键的桥梁,这些桥梁有些需要证明,有些需要转换,还有些需要我们作辅助线等来完成.就本题而言,我们可以达成的解法达十多种,本题结合几种特殊且具有代表性的解法同大家分享,以此开启一题多解的研讨.

1.策略一:直接求

记DF和EC的交点为O.在Rt△CDF中,根据面积法有FC·CD=FD·CO,于是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所以在Rt△HGO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GH=1.

分析上述方法是充分利用面积相等的方法求出相关的量,再结合直角关系,采用勾股定理来求解GH的长.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直接求解,只是这里需要利用辅助线来完成,即连接HC,如图2.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我们发现,HC=HF=.在Rt△HO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HO=,接下来就和上面的方法一样,解出GH=1.

图2

2.策略二:中位线策略

中位线策略在几何图形中还是经常遇到的,尤其是遇到题目信息中有“中点”时.此时,我们需要充分锁定这一关键信息,并采用构建三角形、梯形等图形,利用中位线的方法来完成,以此满足遇中点,构造中位线的通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位线的构造方法,由于方法都比较相似,证明过程省略.具体辅助线如下:连接CH并延长,交AD 于点M,连接EM(如图3);连接DG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M,连接FM(如图4);连接BD,连接FG并延长分别交BD,AD于点M和点N(如图5).

图3

图4

图5

此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好几种,比如,连接CH并延长,交AD于点N,连接NG并延长到点M,使GM=NG,连接MC;或者连接EH并延长到点M,使HM=EH,连接MC,等等.这些作出中位线的方法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心中必须有这么一根中位线,它位于一个特殊的、自主建构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中,这种建构将某些量的大小建构起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也是思维生长的桥梁.

3.策略三:“斜化正”策略

这种方法相对较难,但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需要引领学生对这一环节进行思考,因为这在数学解题和训练过程中也属于一种转换法思想,这种思想能引领学生将已知量向未知量转换,且转换的不仅仅是量与量的衔接,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这种思想和方法决定着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提升,也决定着思维高度的达成.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作辅助线,以此构建相应的正方形,促进未知量的求解:连接GF,过点H作HM⊥BC交BC于点M,过点G作GN⊥HM,垂足为N(如图6);连接EH,连接FG并延长交EH于点M(如图7);连接EH,过点G作GN⊥AB,交AB于点N,过点G作GM⊥EH,垂足为M(如图8).

图6

图7

图8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过点G作GM⊥AD,垂足为M,过点H作HN⊥AD,垂足为N,过点H作HP⊥GM,垂足为P;连接EH并延长,交CD于点N,过点G作GM⊥CD,垂足为M,过点H作HP⊥GM,垂足为P.这些方法都可以完成刚才所述的转化和证明.

反思总结,教学相长

结合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刚才的这道题有十余种解法,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出更多的解法,比如“建系法”“模型法”等.为此,结合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与反思,以此进一步服务于我们教学行为的深入,也进一步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网址: http://www.zhzgzzs.cn/qikandaodu/2021/0118/1345.html

上一篇:高职院校智慧心育的路径探索
下一篇:智慧疗养APP在援鄂医疗队任务后专项疗养保障中

智慧中国投稿 | 智慧中国编辑部| 智慧中国版面费 | 智慧中国论文发表 | 智慧中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慧中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